linux socket网络编程

套接字是一种网络中进程间通信的方法。网络层的“ip地址”可以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,而传输层的“协议+端口”可以唯一标识主机中的应用程序(进程)。这样利用三元组(ip地址,协议,端口)就可以标识网络的进程了,网络中的进程通信就可以利用这个标志与其它进程进行交互。
套接字的特性由3个属性确定:
域(domain)——指定套接字通信中使用的网络介质;
类型(type)——分为流套接字(SCOK_STREAM)和数据报套接字(SOCK_DGRAM);
协议(。protocol)——通常使用默认值。

1.创建套接字
socket函数类似于普通文件的打开操作。普通文件的打开操作返回一个文件描述字,而socket()用于创建一个socket描述符(socket descriptor),它唯一标识一个socket。这个socket描述字跟文件描述字一样,后续的操作都有用到它,把它作为参数,通过它来进行一些读写操作。
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
int socket(int domain, int type, int protocol);

domain:
指定协议域,又称为协议族(family)。常用的协议族有AF_INET、AF_INET6、AF_UNIX等等。协议族决定了socket的地址类型,在通信中必须采用对应的地址,如AF_INET决定了要用ipv4地址 (32位的)与端口号(16位的)的组合、AF_UNIX决定了要用一个绝对路径名作为地址。
type:
指定socket类型。常用的socket类型有,SOCK_STREAM、SOCK_DGRAM、SOCK_RAW、SOCK_PACKET、SOCK_SEQPACKET等。
protocol:
指定协议。常用的协议有,IPPROTO_TCP、IPPTOTO_UDP、IPPROTO_SCTP、IPPROTO_TIPC等,它们分别对应TCP传输协议、UDP传输协议、STCP传输协议、TIPC传输协议。如果不特别指定使用的协议,则置为0,使用默认的连接模式。

当我们调用socket()创建一个socket时,返回的socket描述字它存在于协议族(address family,AF_XXX)空间中,但没有一个具体的地址。如果想要给它赋值一个地址,就必须调用bind()函数,否则就当调用connect()、listen()时系统会自动随机分配一个端口。

2.命名套接字

int bind(int sockfd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address, size_t address_len);

sockfd:
即socket描述字,它是通过socket()函数创建的,唯一标识一个socket。
address:
一个const struct sockaddr *指针,指向要绑定给sockfd的协议地址。这个地址结构根据地址创建socket时的地址协议族的不同而不同,如ipv4对应的是:

struct sockaddr_in {
    sa_family_t    sin_family; /* address family: AF_INET */
    in_port_t      sin_port;   /* port in network byte order */
  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;   /* internet address */
};

/* Internet address. */
struct in_addr {
    uint32_t       s_addr;     /* address in network byte order */
};

address_len:
对应的是地址的长度。

bind()将套接字地址(包括本地主机地址和本地端口地址)与所创建的套接字号联系起来,即将名字赋予套接字。
通常服务器在启动的时候都会绑定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(如ip地址+端口号),用于提供服务,客户就可以通过它来接连服务器;而客户端就不用指定,有系统自动分配一个端口号和自身的ip地址组合。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服务器端在listen之前会调用bind(),而客户端就不会调用,而是在connect()时由系统随机生成一个。

3.创建套接字队列

int listen(int socket, int backlog);

参数socket标识要监听的socket描述字。
backlog表示请求连接队列的最大长度,用于限制排队请求的个数,目前允许的最大值为5。
socket()函数创建的socket默认是一个主动类型的,listen函数将socket变为被动类型的,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。

4.接受连接

int accept(int socket, struct sockaddr *address, size_t *address_len);

accep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,第二个参数为指向struct sockaddr *的指针,用于返回客户端的协议地址,第三个参数为协议地址的长度。如果accpet成功,那么其返回值是由内核自动生成的一个全新的描述字,代表与返回客户的TCP连接。

注意:accept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,是服务器开始调用socket()函数生成的,称为监听socket描述字;而accept函数返回的是已连接的socket描述字。一个服务器通常通常仅仅只创建一个监听socket描述字,它在该服务器的生命周期内一直存在。内核为每个由服务器进程接受的客户连接创建了一个已连接socket描述字,当服务器完成了对某个客户的服务,相应的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就被关闭。

5.请求连接

int connect(int socket, const struct sockaddr *address, size_t address_len);

connec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即为客户端的socket描述字,第二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地址,第三个参数为socket地址的长度。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与TCP服务器的连接。

无连接的套接字进程也可以调用connect(),但这时在进程之间没有实际的报文交换,调用将从本地操作系统直接返回。这样做的优点是程序员不必为每一 数据指定目的地址,而且如果收到的一个数据报,其目的端口未与任何套接字建立“连接”,而accept()用于使服务器等待来自某客户进程的实际连接。

四个套接字系统调用,socket()、bind()、connect()、accept(),可以完成一个完全五元相关的建立。
socket()指定五元组中的协议元,它的用法与是否为客户或服务器、是否面向连接无关;
bind()指定五元组中的本地二元,即本地主机地址和端口号,其用法与是否面向连接有关:在服务器方,无论是否面向连接,均要调用bind();
若采用面向连接,则可以不调用bind(),而通过connect()自动完成;
若采用无连接,客户方必须使用bind()以获得一个唯一的地址。

6.关闭连接

#include <unistd.h>
int close(int fd);

close一个TCP socket的缺省行为时把该socket标记为以关闭,然后立即返回到调用进程。该描述字不能再由调用进程使用,也就是说不能再作为read或write的第一个参数。

注意:close操作只是使相应socket描述字的引用计数-1,只有当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,才会触发TCP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终止连接请求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